公司新闻

套系推荐刑事法学优秀博士论文文库

来源:江南体育网    发布时间:2023-12-13 00:40:44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作为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既需要于法律实践中贯彻法治理念,亦需要于理论研究中充分把握、回应现实问题。刑事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法学的发展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立场上能够立足中国现实语境、能够放眼国际前沿理论、能够融汇百家之长的优秀刑事法学人。在这之中,刑事法学博士研究生作为学术界的新生力量,亦用懃懃勉励,为我国的刑事法治理论研究事业贡献了大量优秀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前身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传承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术品格,同时开创了独特的教学与研究风格,培养了大批刑事法律人才。刑事司法学院设有两个一级本科专业,即法学专业、侦查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中阵容强大、总实力雄厚的刑事法学和刑事科学教学与研究基地。学院目前已形成了以刑事法学为主体的学科群,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侦查学和网络法学为学院的特色学科,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属于国家重点学科,教学和科研以及师资队伍等具有较高水准,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学院目前设有四个博士点,即刑法学专业、诉讼法学专业、网络法学专业和监察法学专业。

  与教学科研相呼应,刑事司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坚持发扬学院自身特色。在学科发展的策略方面,刑事司法学院着眼于刑事法学的实践品格,注重推动“刑事一体化”思想,融通学科联系,打破刑事法学学科壁垒。刑事一体化具有浓厚的原创色彩,是结合国情和社会现实而提出的犯罪治理思路,其本质在于以视域融合的方式看待理论与实践、实体法学与程序法学、刑事法学与刑事科学、规范分析与其他研究方法,进而时刑事法学在多个层面上达到提升与精进。刑事司法学院结合自己学科构成较为多样化的特色,以及与法律实践紧密相连的政法院校传统,在教学、科研中既保持着宏观、全面的视角,亦在细微之处紧握现实脉搏,力求经世致用,以刑事法治的实际要作为刑事法学理论的目的导向和“奥卡姆剃刀”。秉承这种学术理念,刑事司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在整体的学术品格上既非概念法学式的过度专注于理论本身,亦非以纯粹的实用主义立场片面看待刑事法学,而是于广泛的视域融合之中进行有的放矢的理论研究。在人才教育培训战略方面,刑事司法学院注重培养能够切实解决中国理论问题的优秀学者、优秀法律实践人员。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科人才培养的水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决定设立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学优秀博士论文文库”项目,择优资助出版我校刑事法学博士毕业论文。此文库的面世,也是向学界乃至社会递交一张代表刑事司法学院科研、教学水平的答卷;希望可以藉此机会,增进交流,进一步提升刑事司法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学术水平;同时,希望可以激励刑事法学专业研究生乃至全校学生,精进不休、自强不息,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学术成果。

  刑事法治非一日之功,刑事法学的发展亦不可一蹴而就,其需要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之中摸索、探微,以求得更进一步。在这个意义上,“刑事法学优秀博士论文文库”是学子们心血铸就卷帙浩繁的一套文丛,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发展历程的一章段落,也是中国刑事法学研究宏大叙述中的一个逗号。多年以来,刑事司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创造了且仍将创造出大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的学位论文。将这些优秀的学位论文付梓成书,不至使其落为沧海遗珠,既是不负学子们的蓟门苦读,也是积露为波——通过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学优秀博士论文文库”,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将这些宝贵的涓滴汇成江流,注入中国刑事法治事业的浩瀚沧海之中。

  程衍山东枣庄人,山东大学法学学士、刑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LL.M.,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犯罪学学会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晨光学者”,苏州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在《法学论坛》《当代法学》《法学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第6届“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首届“樊崇义法律援助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第28届“中国犯罪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美国是现代公设辩护人制度的发源国,构建了当下最为完善的公设辩护人系统。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以美国公设辩护人制度为研究主题的著作,共含七章内容,17万字。第一章“公设辩护人制度概述”,主要就公设辩护人制度的基本属性及理论基础进行论述。第二至六章是美国公设辩护人制度的详述,具体包括:美国公设辩护人制度的创建与发展;运行程序;监督管理系统;实践价值以及制度完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一手资源与实证数据。第七章回归中国问题,针对我国法律援助体系的实践困境,探讨借鉴美国经验在我国建构公设辩护人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方案。

  覃波男, 1982年7月出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专攻刑法学专业(全日制),获本硕博学位。现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审判员, 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3年,共审理各类刑事案件2000余件。审理了北京首例在线游戏私服犯罪案件、中大恒基犯罪团伙寻衅滋事案、“肯尼亚”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等多起全国著名案件及上级督办的大要案,擅长办理疑难复杂类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曾参与编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界定》《刑事案件控辩评析》等系列丛书。学术论文“对盗版‘手游’网站入罪情节证据的收集与认定”在《中国版权》2019年第4期发表;“伍迪兵等5人侵犯商业机密、侵犯著作权案”等4篇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选》;论文连续多年在全国或北京法院系统学术论文讨论会中获奖。其中,三次获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讨论会“二等奖”,北京市法院学术论文讨论会“一等奖”。

  本书内容资料丰富、全面,架构合理,论述方式及角度独特。不仅对学界关于寻衅滋事罪概念的不同表述进行汇总分析,并对有关寻衅滋事罪立法价值、客体归纳、成立要素等问题的争议学说理论进行归纳论述,而且 还收集、汇总并比较研究了大量有关寻衅滋事罪国内外立法渊源。 以新中国刑法诞生与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为序,探清本罪名立法的来龙去脉及立法现状,特别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很多珍贵的立法背景资料、立法调研征求意见资料做了全面系统的汇总整理。

  同时, 还以法系归属分类介绍当前近30个国家和地区相近罪名的立法例 ,以数据统计方式总结各国在 立法模式、罪状设计和罪刑配置方面 的不同思路和特点。从纵向与横向两个层面,比较研究总结古今中外针对类似犯罪的立法模式、特点及规律。这为修改完善寻衅滋事罪的立法设置,特别是罪刑结构的调整,提出修改意见,提供了丰富的参鉴样本。

  更为重要的是 , 本书收纳了百余个现实的真实案例,以案例为素材和论据,以案论理,以理析案,以例解案。 为该论题研究提供了肥沃的研究土壤。这么全面、系统、完整的学术、立法、案例资料整理及对比研究,在其他有关寻衅滋事罪的专著或论文中极为少见。特别还增添了近三年的立法资料、典型案例,结合实际案例,重点研究“追逐”“拦截”“辱骂”“恐吓”和“情节恶劣”的理解与认定,重点探讨“软暴力”“网络暴力”“网络谣言”“非法讨债”“医闹”“闹访”等近年来新型热点犯罪行为的认定问题。 保证了本书的时效性。同时,本书观点新颖,提出了不少有创意、可操作的理论观点。

  174 第三节“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型寻衅滋事罪与相似犯罪的界定

  223 第三节“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财物”型寻衅滋事罪与相似犯罪的界定

  郝冠揆男,汉族,1983年4月出生,河南新乡人。分别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获刑法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讲师,主讲犯罪学、刑法学。

  本书在刑法扩张的大背景下,以构建“严而不厉”的刑法结构为目标,通过剖析国外较为成熟的犯罪分层制度,以期对中国传统的一元化犯罪概念进行分层,并对我国一直以来“历而不严”的刑法结构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犯罪分层制度。本书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关于犯罪分层的基本情况,深入探究了犯罪分层的理论基础,在充分论证犯罪分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之上,确定了我国犯罪分层所应当采用的标准,提出了我国犯罪分层的具体设计。

  陆旭男,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全国重罪检察调研人才,天津市检察业务专家、拔尖人才、检察理论研究人才、检察教官。曾多次参加重大专案办理工作,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在《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权》《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法治研究》《人民检察》《诉讼法学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文章近四十篇,并多次在论坛获奖。

  对中立的帮助行为是否归责、如何归责是刑法理论上一项重要问题,特别是与共犯理论、行为理论、犯罪本质理论等问题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理论难题。同时,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中立帮助行为关注较少并且存在诸多争议,因而加强对其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特别是随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渗入社会的每个方面,本书的研究意义愈发凸显。本书以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责任范围和限定原则为主线,分别从中立帮助行为的理论基础和司法困境、处罚根据、构成要件、不一样的责任判断四个维度进行研究,这四个维度都是中立帮助行为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构建的递进式归责进路不仅相对妥当地解决了中立帮助行为归责的理论困境,也有助于司法实务中正确地处理具有中立帮助性质的服务行为、网络行为、金融行为等行为的刑事责任。

Copyright © 1998-2018 江南体育网 京ICP备11012394号